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综合改革情况总结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15浏览次数:1463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潘海燕  2016.11

 

 

一、改革背景与工作回顾

20121228日,根据鄂教高函〔201249号文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列进2012年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名单”。年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26号)、《湖北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鄂教高〔20127鄂教高函〔201249号文件的精神及《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施方案,结合校的实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践

本轮国家级与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就是在充分发挥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的前提下,经过三年的努力,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通过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以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引领示范本校其他专业或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起步较晚、相对还不成熟的新设专业。从性质看,它与经济领域的会计专业,法学领域的律师专业,医学领域的全科医生专业,教育领域的学前教育专业等属同一性质。第一,它是一种短线专业。短线也称定向性专业,即这种专业的就业方向明确,直接指向某具体职业。离开此专业后的就业优势就不明显了。相对而言,其它专业可能对口多个职业,就业选择机会多。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就是直接培养优质小学教师的专业。第二,是一种综合性专业。小学教育基础性与全面性的特点,决定了小学教师必须是一种综合性、全能性人才,这与各中学教育专业是不同的。中学教育专业是由若干学科专业组成,每一个专业基本对口某一学科与课程,而小学目前就仅此一个本科专业,这就意味着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目前担负着培养小学全科或多科教师的任务,它对口的学科与课程也是多方面的。第三,是一种发展中的专业。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指向初等教育,以初等教育学为学科依据。而由于初等教育学刚进入大学的殿堂,学科建设的路还很长,初等教育学目前还不成熟(初等教育学本来是发展很早的,夸美纽斯等教育学开创者大都是以初等教育作为研究对象的,但后来初等教育学的学科发育较高等教育学等晚)。学科的不成熟,决定了相关专业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故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的理论来源具有极大的综合性与发展性。因此,我们还要以开放的心态应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不能自我封闭,应鼓励探索。将来的小学教育到底会分化出几个专业?培养的教师是全科型的,还是单科型的?是采取4年制的培养模式,还是采取“3+2”式(招初中毕业生)的培养模式?这还取决于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发展与实践探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一直以教师教育作为立校之本与发展特色,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自2004年开办以来,就以现代教师教育理念与大学学科文化为指导,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价值取向,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与培养模式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尝试。由本专业率先实验的“师范生技能培养3S模式”已于2012年获得省教学改革一等奖,但针对本轮本科专业综合改革的宗旨,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在这次综合改革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召开了系列专业建设研讨会,修订了《试点实施方案》与《人才培养方案》,创办了《湖北省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研究通讯》

以省小学教育联盟为依托,分别与20135月与11月,20145月召开了三次省级专题研讨会。第一次研讨会主要是研讨“小学教育专业建设”问题;第2次研讨会主要是研讨“人才培养方案”问题,第三次研讨“小学教育专业发展”。在本校已召开数次学校与学院级研讨会,主要是研讨修订《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施方案》。在此过程中,创办了《湖北省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研究通讯》,编印了第2期。

2、教师队伍建设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一是根据学校统一部署,组建了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并获得学校25万元资助;二是充分利用设在学校的湖北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与教育学省重点学科的平台,引进了1名“楚天学子”、 1名台湾专家1特聘教授,基本完成“外引”任务;三是鼓励和支持本专业团队硕士教师和研究人员攻读博士学位和参加学术研讨会,2013年有1名年轻教师考取博士研究生,这样实现了本专业年轻教师全部博士化,这年派数人次人参加了首届小学教育国际研讨会、全国小学教师教育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四是通过湖北第二师范学院8+1”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一窗口平台,聘任合作学校的一线优秀教师和管理者数名做兼职专业教师,实现“一线教师讲堂”的顺利运作,使得大学与中小学校的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合作双赢走向深入。此外,还制定了新的引进人才的规划,还要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3、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功能进一步发挥

主要是将已建立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8+1”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运行机制制度化,增强大学与小学的合作实效,改良大学与小学的合作文化,提升大学与小学的合作水平;开展有高校教师参与的、有明确实施路径的校本研修;除继续开展学生下校进行专业观察、单科见习、毕业实习外,还以《初等教育学》为试点,逐步推开“一线讲堂”与习明纳活动。《初等教育学》习明纳教学方式的改革被遴选进学校学校“教改课集中展示”活动,并获得“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11-2013年度教师优秀教学二等奖”。

4、专业课程与教材开发

《小学班主任工作》获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开发立项;《初等教育学》、《比较初等教育》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开发项目。《师范生教育专业观察》、《小学语文教育学》被列为学校主干课建设项目。

完成了《小学教育概论》、《小学班主任工作》、《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小学综合实践课指导》、《小学心理辅导与咨询》、《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专业观察7本专业课教材的编写出版

5、教师素质修炼体系更加完善

1)依托学校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3S”模式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院系两级技能训练课程体系,增添设备,提高训练基地、训练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改进师范生素质测试方式,建立了素质修炼档案。

6、重视了有关课题研究与对实践经验的提炼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现在已完成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运行机制制度化研究等与小学教育专业有关的教学改革课题2项,并完成《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研究》专著的撰写。目前还有6个已立项的在研的教学改革课题。形成数份研究著作、论文与经验材料。

 

二、实现专业改革目标和完成了重点建设任务

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是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举措。我们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小学教师过去长期由中师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在高等教育中还是一个新兴专业,其培养目标等基本问题在各地的理解还很不一致。从程度而言,有提“研究型”的,有提“创新型”的。从方位而言,目前有单科、全科之分。从方式看,有些地方根据中师传统,依托传统的学科专业进行分科培养,有些地方依托教育学院进行综合培养。我们根据湖北省是中部农业大省的实际,提出的是培养“研究型”与“多学科型”的卓越小学教师。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现代小学教育理念,能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会教学、能研究、善于进行班级管理,具有创新意识、充满热情与活力的研究型与多学科型的卓越小学教师。这其中较新的提法是:(1)现代小学教育理念,这是现代小学教育活动的理论依据,是教师会教学、能研究的基础;(2)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这是服务对象提出的要求;(3)会教学、能研究、善于进行班级管理,这是教师素质的主要目标内容;(4)具有创新意识、充满热情与活力,这是对教师的情意要求,这是教师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5)研究型,就是能够以自身的观念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疑惑和困境为意识对象,进行理性的审视、分析、判断和选择,积极主动地调整与改进,进而促进教师自我的自主发展,这是当代教师的角色要求。(6)“多学科型”,就是能承担两门及两门以上小学学科的教学,这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这些年的实践探索成果

2、建立了“师范生—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人才共生机制。过去的师范生主要是封闭式的培养,毕业生适应周期长;授课教师脱离火热的教学第一线,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专业发展路径越走越窄;中小学教师远离理论指导,方向不明,职业倦怠严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基本做法是,依托已经建设好了的8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统筹校内与校外的教师教育资源;采用开放式的合作共赢模式提高教师教育实践课教学的有效性、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全面促进大学教师、在职教师、师范生的专业发展。主要新措施是,根据协同创新、共同投入的原则,加大对8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投入,提升一线指导教师的待遇;除了继续提高师范生下校进行“专业观察”、“单科实习”、“毕业实习”,在职教师参与教科院的业务活动的质量外,还要求各门理论课都开设“一线讲堂”(聘请在职教师进校讲课),部分课程以“习明纳”的方式进行(已在《初等教育学》中进行试点)。

3、优化培养课程的体系结构。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一个常改常新的领域。在课程设置上,不能简单地做“加法”。一是从终身教育角度看,职前培养只是教师教育生涯的起始阶段,职前师范教育阶段培养的只能是准教师,成熟的教师是一辈子的事,有许多专业素质是职后培训的任务,不必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修课程少而精,重点是全面发展的基础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每门课的课时量应控制在32课时内。而有关教师实践的实践体验、基本技能、自主发展的课程不能少。二是面对现有课程众多的局面,最后要依据初等教育学科理论来进行整合,各课程不能是有关学科内容的简单拼凑,而与初等教育理论有机整合。三是实践性课程、技能课程要形成系列。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实践课的开设克服学科化、学术化、凌乱化倾向,实现专业化、职业化、实践化与系列化。强化教学技能的训练课程,提升课程教材教法等教师教育课程质量,开发依托PDS的校外实践课程,使这几类课程的比例与功能得到提升。

4、完善师范生教师素质自主修炼模式。师范生教师素质自主修炼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近年来最重要的教学研究成果之一,形成了“院系教师素质修炼营自主修炼学校教师素质训练中心的“行知实验班”模拟训练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综合实训(3S)”模式。现在进一步完善与系统化。让本专业师范生一进校,就学习《小学教育素质修炼指南》,了解毕业时应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学生制订有个性的素质修炼计划,然后根据自己的修炼计划,上选修课,参加学校“行知实验班”与本专业的“素质修炼营”的活动,开展各种形式修炼,最后通过系和学校组织的教师素质测试

5、形成有特色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理论成果。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新兴的专业,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因此,必须加强初等教育学的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以教育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契机,以潘海燕及其团队创立的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导,从专业建设和一线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内容的科学研究初步建立起了自主生长取向的师范生培养模式的相关条件。如:大学与小学合作问题,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沟通问题,以素质检测为导向,引领学生自我导向学习问题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初步形成了自主生长取向的师范生培养模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队伍建设比较急迫。大学办小学教育无历史积淀,队伍学历层次不高,结构性缺乏比较明显,完整的队伍难以形成。下一步主要是解决好主要学科教学法教师与技能类教师。

2自主生长取向的师范生培养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

 

四、今后专业建设的设想与主要措施

1、采取特殊政策配齐教师队伍。考虑到教学法与教学技能专业的特殊性,教学法与教学技能教师要面向全省公开招聘,优中选优。

2、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投入,增强其实力。一线教师的参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是强化实践环节的关键,是国家“协同创新”的大方向,在近期加强对其基础设施建设很有必要。主要投资在“教师学习室”与辅导教师的提高上。

3、多在机制制度上多做文章。本项目目标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支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有利于教学团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故形成相关机制制度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