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报道--师范教育中的“习明纳”式成长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11-15浏览次数:2394

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脱节的教育,一直备受诟病。由德国著名历史学家Seminar发明的一种专题讨论式教学方式,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近年来被美国、澳大利亚等多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广泛使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6年前开始这种教学方式引进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师范生和一线教师的双向成长。

 

师范教育中的“习明纳”式成长

潘海燕

  

2013年下学期,《初等教育学》课程开始采用了习明纳活动。对于我们这些在小学里见习的大二学生来说,这完全是一种新颖、具有突破性的教学模式。

  第一次习明纳活动的时候,我们在大学老师的带领下,与鲁巷实验小学的教导主任以及两位中年教师与两位青年教师围坐在一起,讨论了书本第二章内容,这种平起平坐的形式,让我充分感受到了自由的气息。

  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枯燥而繁多,我们往往找不到重点。针对我们提出的疑惑,鲁巷实验小学的教导主任总能结合她的实践经验,加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给我们以解答。这不仅加深了我对课本的理解,也让我产生了成为一名优秀小学教师的向往。”

  在谈及参加习明纳活动体会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学生王雅芝这样说。

  王雅芝口中的习明纳活动,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近年来大力推行的一种教师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最鲜明特点是将师范生的培养与在职教师的提高一并融合。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习明纳(习明纳尔)seminar一词的音译,是由德国著名历史学家Seminar发明的一种专题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近年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经常采用习明纳教学方式。主要形式是由大学教师(理论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实践者)组成教学小组,共同备课、合作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相互补充和交叉。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种组织形式,最早是由美国霍姆斯小组在《明天的教师》(1986年)中提出的一个理论构想,即由大学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合作共同培养与培训教师。现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后,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已呈现出完整的实践形态。

  早在20099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与附近8所小学协商,建立了8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依托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与8所实验学校的500多名在职教师开展试验研究。5年多来,他们在师范生培养、在职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与教师教育改革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并初步建立起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

  

用习明纳式思维重构师范教育教学

 

  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脱节的教育,一直备受诟病。而习明纳模式最核心的思想在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在大力推行习明纳活动的同时,非常注重将这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植根到师范生和在职教师身上。

  在理论课教学中,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依托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的一线教师,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提升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各理论课程中设立“一线讲堂”。各理论课程都专留一定课时给优秀中小学教师进大学为师范生作讲座。

  再如,在《初等教育学》这门理论课程中引入“习明纳”教学方式,即把《初等教育学》划分为若干专题,由大学老师与一线优秀教师组成教学小组,同时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下到各专业发展学校开展研讨式教学活动。每次“习明纳”活动,坚持以“问题”为导引,由主讲教师主持,简要介绍章节内容。学生代表与辅导教师组陈述自学情况,然后逐一围绕“问题”展开研讨。主讲教师现场提供理论支持与引导,并及时点评。辅导教师组提供一线典型生动案例与实践思考。学生的理解往往有片面或不妥之处,老师及时指出,促使学生更深入思考。模块研讨后,学习内容以doc文档、ppt文档、视频文件等形式保存。每个小组形成学习简报。

  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推广到其它理论课程,逐渐成为小学教育专业理论课的常用教学方式之一。

  在实践课教学中,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构建起“师范生教育专业观察—单科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实践课体系。

  所谓“师范生教育专业观察”,是指师范专业学生通过到中小学观摩这一途径,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所看到的教育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使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建立起联结。“教育专业观察”课安排在二年级,隔周下校一次(半天),两学期共64课时,学生观察所得写在专用观察笔记本——《二年级教育专业观察手册》上。三年级两个学期都设有“单科实习”课程,每个学期集中安排一周时间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进行某课程的实习教学。四年级上学期设有为期12周的毕业实习,师范专业学生全方位参与带班、教学;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在大学教师与小学教师“双导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在这期间,学院鼓励学生借助这个平台开展社会调查及爱心服务,如该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为附属小学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开设了“快乐童心作业屋”,社会反映非常好。

  通过这种教学形式的变革,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基本形成了习明纳式思维,他们对于如何让专业意识与情感在基于现场经验的反思中形成,如何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

  

带动中小学教师一起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不仅拉近了在校师范生与未来职场的距离,也有效地促进了在职教师校本研修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成长。

  一方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常性为这8所实验学校教师开设讲座、听课评课,提高在职教师的科研素质,帮助在职教师成为“研究者”,能自觉地把教学与科研融为同一过程。另一方面,为这些学校提供了多项专项业务活动指导,帮助参与学校建立起校本研修制度,制度化地将工作中的关键问题设计为课题,纳入中小学教研内容。如,《首义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兴趣教育研究》成果转化指导,校本研修制度建设指导,课堂教学问题诊断,“自修——反思”式校本培训模式实施指导,班主任提高的校本策略,全能教育实施指导等。学院还积极与实验学校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改革试验,及时将各种业务活动所积淀的经验显性化,转化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养料,让更多的教师立足岗位成长。5年来已合作完成多个科研课题,完成多本教材与专著的编写。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功能的实现,大学文化与中小学文化的融合与互补,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努力与创新。对此,本着尊重、合作、包容的原则,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与8所学校建立起合作公约:

  一是各校都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需求来调整学校内部制度,要有专司教师专业人发展学校的内设机构或专人。二是在合作学校之间设一轮职权利机构,推荐确定“协调人”,让他从整体目标角度关注共性问题,在“共同协约”范围内行使日常事务的处决权。三是双方业务人员按中小学内部原业务机构对口建立合作小组或以专题组建PDS小组,合作开展业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