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协同育人特色项目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6-16浏览次数:1334

  1. 行知实验班

        【牵头单位:教师教育学院】面向全校师范专业,2010年学校创办卓越教师培养项目行知实验班,遵循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培养“乐教、适教、善教”的未来好教师,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与集体文化,探索实践的“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3S培养模式”和“双联涵养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分别于2013年和2017年获湖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截至目前,行知实验班共计培养约1000名优秀师范毕业生,他们在国家级、省级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90%的毕业生都通过教师编制考试在省内外的知名单位就业,成为基础教育的新生骨干力量。

    行知班第八届合影2018原图

     

  2. 一园一师一项目

        【牵头人:伍香平博士】我院学前教育研究团队定期与湖北省多家省级示范幼儿园及幼教集团开展“一园一师一项目”合作。团队通过教学展示与教研共同体的打造,丰富了在校学生教学实践经验,为幼儿园提供了专家团队支持。一园一师一项目深入发展,带动了研究团队横向科研成果产出,成为高校社会服务的典型项目。

    QQ图片20200523132519

     

  3. 卓越小学教师育人计划

        【牵头人:范丹红教授】2017年我院成功申报湖北省“荆楚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建设周期为4年。“小学教育卓越班”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为依托,以教师素质训练中心为教学平台,项目强调“模块递进式”课程设置、三导师协同”学业辅导、多样化教学方式、全程嵌入实践教学和国际视野人才培养,通过强化教师职业认知、教育教学能力和实习实践环节,促使未来卓越小学教师脱颖而出。

     

    卓越小学教师4.jpg

     

  4.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牵头人:潘海燕教授】2009年9月,学院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与光谷区域8所小学协商建立了8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逐步形成了服务大学与小学教师合作教研和校本研修机制以及大学生下校进行专业观察、单科见习和毕业实习的协同育人机制。完成研究课题三项、出版专著《大学与中小学融合共生---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研究》,开发《教育专业观察》特色课程,专业发展成效显著。

    8+1发展学校1.jpg 

     

  5. 协同创新•同课异构

        【牵头人:刘晶晶博士】“同课异构”教学研习项目始于2015年,该项目以课程知识的主体认识论为基础,以专业知识的实践逻辑及意义生成为主导,构建以教学实践模仿、教学思维实践及教育理想实践为一体的“GPR”深度研习模式。近年来,该项目以刘晶晶教师为团队核心,协同联盟学校教师为团队成员,以光谷地区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以建设“U-S”深度“协同创新•同课异构”为模式,展开了实践区域课堂教学研讨、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题研究。该项目被《湖北日报网》、《荆楚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同课异构.JPG 

     

  6. 希望小学送教

        【牵头人:范丹红教授】为了帮助大别山革命老区罗田县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培养留守儿童学习兴趣,学院“教师成长工作室”自2015年与罗田县希望小学结对帮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精准扶贫、教育扶贫、对口帮扶”三扶计划,每个学期我院小学教育、教育学、应用心理学教师以及武汉市小学名师、文都教育集团名师参与同课异构、捐赠图书、团体心理辅导等送教智力扶贫活动,受到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家长和学生欢迎。

    罗田希望小学2.jpg 

     

  7. 小学综合实践

        【牵头人:余娟博士】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团队由小学教育专业余娟博士历经12年教学研究而创建,宗旨是“让实践教育真实发生,实现师范生与小学生共同发展。”目前团队成员30人,由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23人和示范性实践基地小学教师7人组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团队,体现小学教育的专业性、基础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教学中。实践团队选用优秀教材,引入课程研究最新成果,设计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并结合师范生学习状况不断创新发展综合实践课程得教学模式。

    综合实践教学1.jpg 

     

  8. 小学生识字教学

        【牵头人:欧阳澜博士】自2010年以来致力于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促进语文师范生核心素养提升。将汉字学理论成功运用于小学识字教学课程的开发。作为核心成员创立“相融大语文工作坊”。带领二十余名学生及一线教师长期开展汉字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对语言学、文学、汉字学在语文教育中的景观进行了生动阐述,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多次被海内外期刊刊登、转载。


  1. 亲子教育


【牵头人:陈纳博士】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高质量的亲子教育是儿童的权利。《亲子教育》课程及相关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获得近距离观察儿童的机会,积累早期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知识经验。课程坚持陶行知先生“教学做思合一”教学理念,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经历“扫楼式”招生、开办亲子班、创办“周六亲子俱乐部”、坚持每周一次入户指导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教改经验,并将入户指导、“科学早教进社区”等反响好、效果佳的经验和做法,融入各相关专业理论课程和核心课程之中。

项目活动有助于学前教育从业者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形成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坚持对个别婴幼儿进行持续性跟踪观察(长达12周),为父母开展家庭早教提出指导性意见。项目同时有助于参与的父母形成正确的“父母观”和“教育观”。近八年里,学生入户百余家。在创建并完善“宝贝成长档案”过程中,既见证了社区散居儿童的成长、其父母家庭教育理念的转变和亲子教育方法上的进步,也见证了自己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