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专业基本情况
二、 专业定位、历史沿革和特色优势
三、 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
四、 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
五、 近3年本专业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和支持情况
六、 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七、 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八、 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九、 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和外部评价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  | 小学教育  | 专业代码  | 040107  | 
修业年限  | 4  | 学位授予门类  | 教育学  | 
专业设立时间  | 2005  | 所在院系名称  | 教育科学学院  | 
专业总学分  | 166  | 专业总学时  | 2246  | 
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 24.12%  | ||
本专业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比例  | 100.00%  | ||
二、专业定位、历史沿革和特色优势
专业定位:立足武汉,面向湖北,培养能准确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高尚师德与教育情怀,拥有较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艺术修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小学教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与自我反思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师。
历史沿革:2005年开办小学教育专业,2012年获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6年获省“专业实习实训基地”,2017年获省“卓越教师育人计划”,2018年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并获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省“优秀教学团队”,2020年获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2020年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特色优势:
1. “知行互为”的立德树人体系。通过思想政治、教师教育、学科专业3类课程学习从教知识,贯穿“扶贫支教”、“心理信使”2大教育实践,建立“知行互为”立德树人体系。
2. “院校联动”的教师教育模式。学院与8所小学联手打造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共同体,学校为小学提供教育理论指导和教师职后培训,小学为师范生提供课堂观摩和教学指导。
3. “全程嵌入”的临床学习方式。大学四年全程嵌入教育见习、课堂研习和教学实习,让学生临床感觉、感知和感受教育,打造“怀师德、持师能、行师道、铸师魂”的优秀师范生。
三、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
田恒平, 男, 教授,博士,学校教务处长,发表学术论文59篇,其中17篇为CSSCI来源期刊,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完成省级以上项目3项,著作7本。
研究方向:教师教育,班级管理
主讲本科课程:《教育学原理》《教育经济学》《班级管理》
(一)代表性学术荣誉
1. 湖北省人民政府专项津贴享受者(2020)
2. 湖北领军人才(2019)
3. 中共湖北省委2014-2016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2016)
4. 教育部评估中心师范专业认证专家库专家(2018)
5.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
6. 湖北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2018)
7. 湖北省科技厅、教育厅、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项目评审专家(2019)
(二)代表性教学荣誉
1. 湖北名师(2019)
2. 省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2019)
3. 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018)
4. 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
5. 省优秀指导教师(2014)
6. 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授课教师(2007-今)
7. 中国关工委“美育大讲堂”讲师(2016)
8. 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库专家(2017)
9. 教师素质训练中心——湖北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2015)
(三)代表性学术成果
1. 湖北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研究,2016zdzb05,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项目
2. 湖北省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均衡研究,hbzd-2014-09,湖北省政府智力成果采购重点项目,2014.08
3. 乡村教师培养与补充的现实路径思考,独撰,教师教育研究,CSSCI,2016.03
4. 加分:一项让人爱恨交加的高考政策,独撰,齐鲁学刊,CSSCI,2010.05
5. 惊喜与困惑——税费改革后的我国农村教育,独撰,全球教育展望,CSSCI,2005.09
6. 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独撰,教育与经济,CSSCI,2004.04
7. 税费改革中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独撰,中国教育学刊,2004.05,CSSCI;
8. 《高校债务风险管理研究》,独撰,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
9. 《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
10. 《班主任理论与实务》,主编,全国班主任培训教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三、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
年份  | 毕业生 人数  | 境内升学 人数  | 境外升学 人数  | 就业人数  | 自主创业 人数  | 
2020年  | 109  | 8  | 1  | 98  | 2  | 
2019年  | 157  | 10  | 2  | 143  | 4  | 
2018年  | 118  | 13  | 1  | 101  | 3  | 
四、近3年本专业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和支持情况
类别  |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所获奖励或支持名称  | 时间  | 等级  | 授予部门  | 
教学成果奖  | 1  | “双联涵养”教师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完成人:田恒平、张和平、张红梅、郭三玲、万爱莲)  |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 
  | 2018  | 一等奖  | 湖北省 人民政府  | 
教学名师与 教学团队  | 1  | 田恒平  | 湖北名师  | 2019  | 省级  | 中共湖北省委人才办  | 
2  | 田恒平  | 省政府专项津贴  | 2020  | 省级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
3  | 范丹红  | 荆楚好老师  | 2019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基金会  | |
4  | 潘海燕  | 优秀援疆干部人才  | 2018  | 省级  | 中共湖北省委援疆前方指挥部  | |
5  | 教师教育名师工作室 (主持人:田恒平)  | 湖北省名师工作室  | 2018  | 省级  | 中共湖北省委人才办  | |
6  | 教师教育课程团队(负责人:田恒平)  | 省级优秀教师团队  | 2018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
7  |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团队 (负责人:黄红发)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2017  | 国家级  | 教育部  | |
专业建设  | 1  | 小学教育  | 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  | 2019  | 国家级  | 教育部评估中心  | 
2  | 小学教育(卓越计划负责人:范丹红)  | 荆楚卓越教师协同育人计划  | 2017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
3  | 小学教育(专业负责人:田恒平)  | 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 2019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
4  | 教师素质训练中心(组织负责人:张和平)  | 省级基层教学组织  | 2019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
课程与教材  | 1  | 教师专业技能修炼(范丹红)  | 湖北省精品在线  | 2017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2  | 心理学(小学) (范丹红)  | 教师教育“课证融合”系列教材  | 2018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3  |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范丹红)  |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材  | 2018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  | 1  | 教师素质训练中心(中心主任:田恒平)  | 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2019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2  | 教师素质训练中心(中心主任:田恒平)  |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2019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
3  | 光谷教师专业发展实习实训基地  | 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 2017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
教学改革项目  | 1  | 湖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研究(课题负责人:田恒平)  | 湖北省教育科学 规划重大招标课题  | 2018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2  | 湖北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负责人:汪丞)  | 湖北省教育科学 规划重大课题  | 2018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
3  | 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课题负责人:余娟)  | 湖北省教育科学 规划重点课题  | 2018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
4  | 汉字学指导下的识字教学研究(课题负责人:欧阳澜)  | 湖北省教育科学 规划重点课题  | 2018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
5  | 中小学新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课题负责人:刘晶晶)  | 湖北省教育科学 规划一般课题  | 2018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
6  | “四位一体”视角下小学新教师协同培养模式研究(课题负责人:范丹红)  | 湖北省教育科学 规划一般课题  | 2017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
其他  | 1  | 小学教师培养课程:班级管理 (负责人:熊华生)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2013  | 国家级  | 教育部  | 
2  | 文化自觉视野下一所撒尼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实践研究 (负责人:刘永存)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 2020  | 部级  | 教育部  | |
3  | 质量与创新导向下高校教师科研产出的影响机制与激励策略研究(负责人:张和平)  |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  | 2020  | 部级  | 教育部  | |
4  | “社会情感学习”评价:国际趋势与本土建构(负责人:刘晶晶)  |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  | 2020  | 部级  | 教育部  | |
5  | 大学教师评价的效能(负责人:张和平)  | 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 2020  | 省部级三等奖  | 省社科联  | |
6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湖北乡村义务教育变迁的指数研究(负责人:张炜)  | 湖北省社科基金 (后期)  | 2018  | 省部级  | 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办  | |
7  | 2016年中国.湖北教育现代化指数研究报告(负责人:张炜)  | 湖北省社科基金 (后期)  | 2017  | 省部级  | 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办  | |
8  | 加拿大教育治理研究(负责人:汪丞)  | 湖北省社科基金 (后期)  | 2017  | 省部级  | 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办  | |
9  | 基于大数据的湖北基础教育评价服务体系研究  | 湖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  | 2019  | 省级  | 湖北省科技厅  | |
10  | 湖北省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现状与对策研究  | 湖北省教育改革发展专项课题  | 2019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
11  | 基于语义计算的教育大数据关键技术  | 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 2017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
12  | 小学教育  | 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2012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
13  | 教师教育  | “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  | 2015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
14  | 湖北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 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2012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
15  | 教师素质训练中心  | 湖北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2015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
16  | 教师素质训练中心  | 湖北高校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2013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
17  | 教师素质训练中心  | 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 2019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
18  |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服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湖北省2011计划  | 2012  | 省级  | 湖北省教育厅  | |
19  | 创业大赛  |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2020  | 国家级银奖  | 教育部  | |
20  | 英语竞赛  | 2018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 2018  | 国家级 二等奖  | 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等  | |
21  | 志愿服务  | 2020年湖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 2020  | 省级 银奖  | 湖北省委宣传部、共青团湖北省委  | |
22  | 舞动阳光 计划 (获奖学生:肖遥、黄子瑶、樊佳、解晨雨、颜家豪、刘茜佳、罗荣悦、张燕妮)  | 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实践挑战赛  | 2018  | 省级 铜奖  | 共青团湖北省委员会等  | |
23  | TCP优秀传统文化先锋者社区 (获奖学生:张哲聪、武宏波、李婷、何晓雪、吴敏、甘泉)  | 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赛  | 2018  | 省级 铜奖  | 共青团湖北省委员会等  | |
24  | 
 教学技能 (获奖学生:韦玮) 
  | 第五届湖北省师范省教学技能竞赛  | 2017  | 省级 二等奖  | 湖北省教育厅  | |
25  | 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2019  | 省级 二等奖  | 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教育厅  | |
26  | 课件制作 (获奖学生:罗荣悦)  | 湖北省第七届小教师范生技能竞赛  | 2019  | 省级 二等奖  | 湖北省 教育厅  | |
27  | 全能奖 (获奖学生:聂宏竹)  | 第六届湖北省师范省教学技能竞赛  | 2018  | 省级 三等奖  | 湖北省教育厅  | |
28  | 三笔字 (获奖学生:陈可心)  | 第六届湖北省师范省教学技能竞赛  | 2018  | 省级 三等奖  | 湖北省教育厅  | |
29  | 朗诵演讲 (获奖学生:喻普乐)  | 第六届湖北省师范省教学技能竞赛  | 2018  | 省级 三等奖  | 湖北省教育厅  | |
30  | 模拟授课 (获奖学生:黄子函)  | 第六届湖北省师范省教学技能竞赛  | 2018  | 省级 三等奖  | 湖北省教育厅  | |
31  | 三笔字 (获奖学生:王瑜妃)  | 第五届湖北省师范省教学技能竞赛  | 2017  | 省级 三等奖  | 湖北省教育厅  | |
32  | 全能 (获奖学生:兰丽美)  | 第五届湖北省师范省教学技能竞赛  | 2017  | 省级 三等奖  | 湖北省教育厅  | |
33  | 科普讲解 (获奖学生:谭雅文)  | 湖北省科普讲解大赛  | 2018  | 省级 三等奖  | 湖北省科技厅  | |
34  | 教学竞赛 (获奖学生:兰丽美)  | 2017全国“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师范生 技能竞赛  | 2017  | 特等奖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委员会  | |
35  | 教学竞赛 (获奖学生:韦玮)  | 2017全国“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师范生 技能竞赛 
  | 2017  | 特等奖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委员会  | |
36  | 书法 (获奖学生:黄子函、王倩文)  | 第十四届青少年艺术风采展演书 画类决赛  | 2018  | 一等奖  | 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等  | |
37  | 演讲竞赛 (陈迎迎、黄子函、袁钰格)  | 湖北省“爱我国防”大学生主题演讲网络大赛  | 2018  | 二等奖  | 省教育厅省武装部  | |
38  | 宣传“四进四信”活动 (余姣姣)  | “百生讲坛”优秀  | 2018  | 
  | 共青团湖北省委学校部等  | |
39  | 最佳教学设计奖 (获奖学生:谭雅文)  | 湖北省第四届华图杯未来教师风采大赛  | 2018  | 
  | 湖北中禹华图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40  | 寒门贵子的家庭影响因素实践调研  | 调研中国  | 2018  | 
  | 调研中国  | |
41  | 戏剧剧本大赛 (获奖学生:胡青青、谭雅文)  | 第一届湖北省高校戏剧剧本大赛  | 2018  | 
  | 湖北省美育研究会  | |
42  | 优秀论文 (获奖学生:郑娇)  | 湖北省优秀学士  | 2017 (2016届)  | 省级  | 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  | |
43  | 优秀论文 (获奖学生:毛羽艳)  | 湖北省优秀学士  | 2017 (2016届)  | 省级  | 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  | |
44  | 优秀论文 (获奖学生:余优)  | 湖北省优秀学士  | 2017 (2016届)  | 省级  | 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  | |
45  | 三笔字 (获奖学生:向雪颖)  | 湖北省第七届小教师范生技能竞赛  | 2019  | 省级 三等奖  | 湖北省 教育厅  | |
46  | 朗诵演讲 (获奖学生:彭小惠、梅畅)  | 湖北省第七届小教师范生技能竞赛  | 2019  | 省级 二、三等奖  | 湖北省 教育厅  | |
  | 47  | 全能 (获奖学生:谭雅文)  | 湖北省第七届小教师范生技能竞赛  | 2019  | 省级 三等奖  | 湖北省 教育厅  | 
  | 48  | 模拟授课 (获奖学生:李双凤)  | 湖北省第七届小教师范生技能竞赛  | 2019  | 省级 三等奖  | 湖北省 教育厅  | 
  | 49  | 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获奖学生:余姣姣、胡吉哲、田星星、杨雨婷)  | 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2017  | 二等奖  | 湖北省教育厅  | 
  | 50  | 英语竞赛 (获奖学生:代佳奥(二)、黄怡(二)、季宴如(三)、王诗佳(三))  | 2017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 2017  | 国家二/三等奖  | 高等学校大学外语研究会  | 
五、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1. 确立“双联涵养”的培养思路。基于“知行互为”的立德树人体系,确立“课堂学习关联教育实践,教学课程关联工作流程”的“双联涵养”培养思路,按备课→授课→辅导→批改→考试教学工作流程的能力需求,建构知识→表达→育人→引导→评价的课程学习内容。四年中全程嵌入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以优质小学为基地,优秀教师为榜样,立志从教学生为同伴,“耳濡目染”涵养教育情怀,“临床实践”提升教学能力,“小试牛刀”增进从教信念,培养愿教、适教、善教,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小学教师。专业学生从教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2. 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建设。着眼于5年能成长为优秀骨干教师的愿景,以小学对教师知识、能力、素养需求为基础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毕业要求,依据《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优化课程体系,规范课程设置,充实课程内容,强力支撑毕业要求,学以致用,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市场欢迎。《教师职业技能六项修炼》《教师专业技能导航》等10门课程获省级金课,《班级管理》获国家级精品课程。
3. 探索“技术融合”的教学改革。借助“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等教学平台以及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教学资源网,开发沉浸式、交互式课程资源;基于智慧教室实现远程互联直播教学,把小学教学现场传送到大学课堂,把名师经典案例呈现在当下课堂,观摩中学习,品味中反思,研讨中提升;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化建构,全天候推送,伴随式学习。
4. 强化“使命学习”的过程管理。倡导有使命地学习和为儿童幸福而教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使命感。与实习基地校开展“一线讲堂”、“同课异构”、“习明纳”等合作项目。开设学术讲座,举办教育论坛,把校长和名师请进来,让学生感受优秀教师风采,树立自身发展目标。通过教育观察、教育见习研习实习,让师范生走进小学、走近小学生,走进真实教育情境,去开掘、丰富和扩展自我,激发候选教师的学习使命与兴趣。
5. 建立“持续改进”的发展机制。建立教师教育课程组和学科专业课程组2个基层教学组织,每年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追踪调查,分析并撰写《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重点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探索改革思路,调整培养方案,自查自省,自纠自建,推动专业持续改革与发展,不断提升培养能力。
六、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1. 灵活人才引聘机制,打造优质教师团队。大力引进优秀博士同时,激励教师海内外研修提升,目前专业团队博士学历比例达80%;高级职称教师达66.7%,有教授6人,湖北名师1人,省政府津贴1人,荆楚好老师1人;有国际教育经历教师28%。聘有楚天学者、彩虹学者、特聘教授8人。实施“青蓝工程”,助力新教师专业成长。在小学建立教师发展学校,实行教师“双向互聘”,开展“一线讲堂”,专任教师每5年到小学兼职1年,熟悉基层教学业务与教师能力需求,聘请32名小学特级教师进校为师范生提供教学技能和毕业设计指导。
2. 健全基层教学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建立了教师教育课程组教研室、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教研室两个基层教学组织,固定双周四下午开展活动,包括教学研究、申报研究项目和教研课题,集体备课、磨课、观课,集体制卷、评卷,集体进行论文指导和答辩。团队先后获省级教学改革项目7项;连续两届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2017);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完成国家级教改项目1项(90万),省级教科研项目1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6项,教师教育课程组获湖北名师工作室,专业课程教研室获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七、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1. 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依据《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构建了“5年成长为优秀骨干小学教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践行三学会”毕业要求、“知识、能力、素养”课程体系,“科学、实用”课程内容、“规范、生动”教学过程、“齐、清、定”教学管理的质量标准,严格对标实施教学和管理。
2. 构建PDCA的质量保障模式。P即目标体系及质量标准,D即制度、组织及管理过程,C即两查三线四评,A即多渠道反馈调节,形成了校院两级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反馈—改进—提高”闭环机制。
3. 健全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建构了用人单位、毕业校友、同行专家、自身团队的定期调研反馈、持续改进机制。建立了学校、学院教学督导员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同时,借助麦可思(MYCOS)等第三方评价机构,对专业教学、人才培养进行诊断。
4. 积淀产出导向的质量文化。建立质量会诊制度,每年举办教学竞赛,每两周进行说课活动,持续强化质量意识,营造质量文化。通过学生教学评价、毕业生职业发展追踪、用人单位走访、同行专业评议,逐步形成以学生学习成效、职业发展为中心,自查自省、自纠自建,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文化。
八、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和外部评价
每年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撰写《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结果不断改进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以适应小学教育的时代需求。
1. 人才培养达成毕业要求,用人单位满意。根据就业部门统计和对毕业生入职5年后发展状况调查,本专业毕业生对大学培养毕业要求的达成评价为“满意”“较满意”的超过了9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高,认为专业学生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团队精神、敬业精神、组织纪律、工作态度六个维度的素质好,工作能力强。
2. 毕业生从教就业率高,专业关联性强。2018-2020年就业率分别为98%、98%和80%,高质量就业率超过60%。麦可思对2018-2020届全校毕业生调查报告显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薪资水平、现状满意度等)在同类院校中具有优势;在工作与专业相关度(98%)和专业推荐度(86%)指标上位居全校第一。
3. 学生学科竞赛屡屡获奖,专业技能扎实。2018-2020年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7人次,尤其在湖北省师范类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中每届均有一等奖。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在工作岗位脱颖而出,成为学校骨干力量。 学校成为湖北省小学教育专业联盟理事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