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澳)2021年11月7日晚19:30--21:00,教科院未来智慧型教师自主生长工作坊联合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自主生长理论研究生社团,承办了“第二届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果视频分享会”,分享了广东省韶关市第八中学语文科组长刘艳婷老师的最新研究成果——教研组多元讨论策略 ,触发教师自我经验嬗变。

分享会特邀嘉宾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潘海燕教授、湖北师范大学的王文教授、韶关市浈江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韩雪秋。部分自生理论实验学校领导及有关研究人员100多人连线了会议。韩雪秋主任主持了会议。
王文教授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时代意义, 并结合自身经历以及当下师范生人才培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刘艳婷老师根据潘海燕教授创立的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即自我经验的“嬗变规律”,提出教师在教研过程进行专业发展的五个关键时期,即“体验暗涌期——觉失”、“经验唤醒期—觉察”、“经验喷发期—觉知”、“经验滋长期—觉悟”、“经验凝结期——觉醒”。在体验暗涌期,刘老师针对当前教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人体验内隐化问题,她基于自主生长理论她提出了有效的体验优化策略;在经验唤醒期,刘老师提出通过同行结构化讨论来帮助教师有意识,有步骤,有程序的提取教学经验的具体方式与步骤;在经验喷发期,刘老师倡导充分利用多样化讨论方法来促使教师隐形经验的显性化,激发教师讨论的热情,为教师自主生长过程夯实基础;在经验滋长期,刘老师建议讨论记录图表化,便于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的形成;在经验凝结期,刘老师认为要让经验生长可视化,并分享了多位名师基于自主生长式的成长历程。




在随后的同行讨论环节,首先二师19级研究生高莉针对自己课题研究方向以及自身实践经历,提出在教师肩负较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怎样确保各位教师同行讨论的有效性及持续性问题,刘艳婷老师从自主生长理论的基本主张出发,结合自己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实际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解答。然后,武汉新洲实验学校汤江萍校长充分肯定了刘艳婷老师基于自主生长理论的实践成果,提出了教师同行研讨方法应注重主次搭配的建议。最后,多位与会者对刘艳婷老师的“十类讨论方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刘老师一一进行讲解。

会议尾部,潘海燕教授对此次会议进行总结,他认为,刘艳婷老师作为“教研组长”,是最实际的教师“专业共同体”负责人,她在教研组的一些很有创意的做法,很好地促进了教师“类经验”的生存,这已表明她是一位很专业的共同体建设专家,我们的实验学校很需要这样的专家与实干家。潘教授认为今天的活动很成功,对参会所有人员表示了衷心感谢,并请大家静候第三届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果视频分享会的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