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之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7-15浏览次数:10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积蓄传承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在古代,孔子被推崇为“大成至圣先师”,被誉为“万世师表”。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出自《荀子·大略》,意思是,国家将要兴盛,一定要尊敬老师并看重有技能的人;如此,规矩和制度就能保持并得以推行。反之,鄙视老师并看轻有技能的人,如此人们就产生放肆之心,规矩和制度就会被破坏,国家则将衰微。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首次把教师地位提高到攸关国家兴亡的高度,这一观点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和老师是我们一生恩德最大的人,报答此恩,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辞。《国语•晋语》有言,“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翻译过来就是:人的一生有三件事要始终要侍奉如一。父亲给你生命,老师给你教诲,国家给你食物。没有国家的食物你就不会长大,没有父亲你就不会来到世间,没有老师的教诲你就不知道家族的历史,所以必须事之如一。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最为提倡尊师重教,《荀子》首篇即为《劝学》,他认识到在道德教化中的重要作用,将其上升为与天地君亲并列的高度

20149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引用荀子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2019318日,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又引用明末儒士朱之瑜的《朱舜水集·劝兴》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其意思是,重视教育倡导学习是建设国家的根本;举用贤能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