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之道】其身正,不令而行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7-03浏览次数:79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被视为《论语》中有关言传身教、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精髓。意思是,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大家都知道《曾子杀猪》的故事,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教育孩子,成人先要以身作则,在行动上做出表率,给孩子树立榜样,无论是从教还是从政,修身为本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礼记•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上至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修身为什么对老师很重要?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记载了对师德修养的相关论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在道德上不加以修养,在学问上不去讲习,听到合平义理的事情不能跟上去做,有过错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感到忧虑的呀。清代黄宗羲在《明儒学案•自序》中说,“修德而后可讲学。今讲学而不修德,又何怪其举一而废百乎?”培养好德行以后才能够讲授学问。现在教授学问的人不修养自身德行,又怎么能责怪他提出一点却废弃很多呢当下,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教育部常态化公开曝光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少数教师修身欠缺、德不配位受到严肃处理。

教师如何赢得学生的尊重?《吕氏春秋•劝学》有记载,“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做老师一定要按道理和道义行事,明德至善,然后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春秋繁露•玉杯》则将言传身教放在首位,“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善于做老师的人, 既要使自己的理论或学识至善完美,又要谨慎自己的言行举止。

“其身正,不令而行”是中华传统师道文化中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的最好诠释:我们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