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之道】有教无类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7-02浏览次数:51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出自《论语·卫灵公》当代的解读就是“教育公平”。其核心意思就是,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教师都一视同仁,加以教诲。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说明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普世价值是孔子首先发现并大力提倡,这就使孔子成为世界级的教育家和人本主义思想家。

春秋以前,平民是没有资格入学接受教育的。孔子创办私学,在教育对象上进行了相应的革命,实行“有教无类”的招生原则,打破了贵族垄断、学在官府的格局,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大到一般平民,使教育活动扩展到了民间,让学术平民化。这种“有教无类”的创举,不仅激发了学术的发展,也开启了“布衣卿相”的政治格局,因此后人称孔子为中国第一位平民教育家。

“有教无类”的“类”字,包括智商的高低、个性的差异、家境的贫富等等。孔子认为教育的机会人人平等,就今日而言,既体现了人的天赋权利的价值观,又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国家治理思想。由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实行全民义务制教育,推进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价值追求与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