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方登垅 李袁潇)为了让同学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保护环境,让同学们形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并会引导家长同样爱护环境,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认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四叶草青年志愿服务队第三分队志愿者来到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分盐镇浩宇制衣厂暑期托管班为同学们带去了一节低碳生活的环保课。在上课之前,志愿者老师询问了同学们当地的垃圾处理方式,让同学们意识到存在生活中的对环境不利的情况。在课堂上,志愿者老师引导同学们学习了环保的标志,并从不同方面讲解了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同学们认真听讲,与志愿者老师积极互动,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整个课堂的氛围十分活跃。当然了,只通过一节环保课是无法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的,但当同学们潜移默化的受身边的影响,就一定会让保护环境变成一个习惯。
谁让地球乱了套?一份环境执法检查报告,以大量引人注目的数字和触目惊心的事实,向人们描绘了一幅生态环境“警世图”世界65%的城市生活垃圾未得到无害化处理,三分之一土地遭受酸雨影响,40%城市空气质量欠佳,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进展缓慢,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无序。低碳生活形成了绿色生态,而绿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生命的载体。
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山乡画卷,到“江豚吹浪站立,沙鸟得鱼闲”的江河美景,再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豪情。优美的自然环境,总能给人们带来情感的激发,心灵的启迪,健康的滋养。而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低碳生活的理念与方式也在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姿态,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值此绿色发展“一嵩松劲失全局”的关键时期,作为拥有更高“绿色素养”的青年人,更应挺膺担当,践行低碳理念,共享高品质的绿色生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春秋战国的绿;“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朝的绿;“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条”,是宋朝的绿;“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是民国的绿我有些惊异于古人对绿如此精彩的描写,绿约定俗成地为无数文人骚客魂迁梦茶的意象,仅仅因为他的颜色令人赏心悦目吗?是绿在6000多年前人类那次灭顶之灾后向苦苦等待的诺亚发出了人类新纪元的信号;是绿在700多年前的蒙古草原上哺育了那群吡宅风云的天之骄子;是绿在70多年前掩护着炎黄子孙一次又一次打退了那伙疯狂恶魔的进攻;及至到了今日,是绿在五年前组成一条气壮山河的长城底护着在无情洪水肆虐下瑟瑟发抖的人们。
绿伴随着人类走过了历史每一个瞬间,每当人类绝望时,绿义无返顾地担负起与命运的抗争,肩扛起人类的尊严。绿是历史的颜色,是希望的颜色,更是人类生命的颜色!我们不禁要问:绿在何地?我们曾经的生命的颜色何在?
绿,在被我们亲手毁灭!在如今喧嚣的城市中汽车川流不息,在如今富足的生活中食物、水的浪费,我们应当们心自问,我们是否做到了绿色低碳生活!“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颜色,一直找不到自己真正的色彩....“郑智化的歌声传来。我心里一震,我们自己的色彩应当是--绿色。低碳生活的远离也号召着绿正远离我们而去,但他应当回来!因为他是我们生命的颜色!失去他,必会灭亡我们自己!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与自然和谱共生不仅要在思想上“生根发芽”,更要在行动上“枝繁叶茂”。望同锦绣前程,我们应致力于打选人与自然和谱共生的美丽家园,扬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风帆,推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让“低碳生活”成为一种习惯,进而成为一种新态。

(图为同学们认真听讲)

(图为志愿者老师板书重要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