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之道】因材施教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7-02浏览次数:62

因材施教的理念是中国教育传统的重要而基本的内涵,出自《论语·先进》篇。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对孔子教学经验加以概括,他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孔子“因材施教”的美誉。

孔子针对弟子差异化与天生,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式,而教以不同的义理,《论语》中的事例比比皆是。正如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程颐两兄弟在《二程遗书》称许的:“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意思是,孔子教导学生,根据学生各自的材性,有从政事角度进行教育的,有从言语角度进行疏导的,有从德行的角度进行感化的。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在《张子语录抄》也强调,“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意思是,不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不考虑学生是否安放,不管学生是否出于本心,这些都是实施教学的不合理方法。教育人是非常难的,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才不会误人子弟。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是自古以来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我们在教学中要继承发扬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