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学子三下乡: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秋情更浓

时间:2023-07-29浏览:10

(通讯员 方登垅 李袁潇)中秋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不管身在何处,抬头望望月亮,此时此刻,云在水中,月上中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团圆长相守,幸福美满处处有,举杯共庆手牵手,画好月圆人长久。中天一轮满,秋夜万里香。这是家国同庆的中秋;有水千江月,无云万里天,这是岁月静好的中秋。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自信心,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默默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学习节日知识,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中国的民族文化,而且有益于孩子们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为了让孩子们受到中国的民族文化的熏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四叶草青年志愿服务队第三分队志愿者来到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分盐镇浩宇制衣厂暑期托管班为同学们带去了一节中秋佳节的知识课。在上课之前,志愿者老师先带同学们做了一遍眼保健操。在课堂上,志愿者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同学们积极互动,带动课堂氛围。同学们对于中秋佳节的了解,多且深入,让整个课都很轻松。同时,同学们认真听讲,课堂讨论激烈,积极回答问题,让整个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数千年的传统延续,丰富了节日的内涵,厚重了文化的底蕴。每逢佳节,阖家团圆,我们共赏明月,品佳肴,话未来,绽放舌尖的是满足于甜蜜,跃动心灵的是欢庆与幸福。在中秋佳节中,感受“中国式浪漫”,真正汲取精神力量,接受文化滋养,读懂家国情怀,带着满满的收获奔赴未来。

从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式浪漫”,在文化滋养中“升温”奋斗热度。“月宫清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中秋节又称忌月节,拜月节,月光诞,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在这一天中,不仅仅有吃月饼,看花灯,品美酒,舞草龙,砌宝塔等传统习俗,更流传着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中秋节也因此寄托了华夏儿女对星辰大海的向往,承载着我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浪漫”的国人将这份情怀和文化源泉倾注到了事业里,命名了“天宫、神舟、嫦娥、玉兔、北斗”等航天重器。让科技也因浪漫有了温度。

从家国情怀中感受“中国式浪漫”,在思想共鸣中“拔节”人生追求。“中秋明月海天阔,万里一色山河长。”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秋节是阖家团圆之日,千家万户摇曳的暖橘色光亮,交织成了“灯火里的中国”。屋顶飘起的袅袅炊烟,隔海相望的声声呼唤,高悬天际的圆圆玉盘,总能勾起我们心底的乡愁,总能燃起我们爱国的情怀。抬头望月,乡愁在心头,抬头望月,家过也在胸中。从家国情怀中感受“中国式浪漫”,真正从无数海外游子义无反顾的归国之路,无数基层干部无私奉献的坚定守候中读懂赤子心,让“此生无悔入华夏,感恩生在华夏”的自豪感充盈我们的内心世界,在同筑中国梦的征程上书写美丽的诗篇。

从千古诗词中感受“中国式浪漫”,在精神充电中“守护”心灵原野。“暮色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月亮是中秋节最为经典的物象,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笔下宏儿。月有“阴晴圆缺”恰似人生的“悲欢离合”,而中秋的月把这些情绪再度放大,,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深情绵邈,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高洁傲岸,跨越千古的文字让传统节日沁润了闪耀的光芒。“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笔中的月,婵娟万里,承载着九州各处连绵的思念;“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这样说,区区灵药,偷去了有情人一生的白头;“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说到月,中秋佳节,却总有人向隅落泪抛去几层悲凉……

在中国人的精神星空里,始终悬挂着一轮亘古不变的中秋圆月,并化为一种厚重的精神寄托。它重千钧,值千金,擦脸的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图为志愿者老师板书重要知识点)

(图为同学们认真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