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学子三下乡:爱在监利,情满七月

时间:2023-08-03浏览:10

(通讯员 邹祺)为推进乡村特殊儿童的健康教育,致力每一个儿童幸福成长,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四叶草青年志愿服务队于76日在监利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拉开志愿服务的序幕。

从一开始,我就明白自己的力量是很渺小的,无法关注到社会上每个需要帮助的人,而且此次活动仅仅持续一个多月,我认为能做到的实事就更少了。但我依旧会拼尽全力,以积极热情的心态来进行志愿活动。我相信“付出总会有收获”,只要我认真去做了这件事,比不做这件事成功率还是大很多的,不论结果好与坏,享受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我随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四叶草青年志愿服务队第14分队来到了监利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伊始,我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小朋友都和我们正常人一样,到一两岁就会呀呀学语。直到来到了监利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看到许许多多患有孤独症的儿童,他们只能发出“嗯”的声音、他们一个人躲在角落的身影、他们看到陌生人躲闪的眼神,无一不令我痛心,原来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图为“希望家园”助残志愿者欢迎仪式)

在监利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杨主任的带领下,志愿者们被分配到不同的教室与残疾儿童相处。我被分配到日托班的一个中班教室,想起杨主任在先前给我们嘱托的话:“作为志愿者,我们应该给予更多关爱,不少儿童都封闭自己的内心,我们要用真诚换他们的真心。同时,必须确保自己的安全,时刻注意儿童动作,以防误伤自己。” 我进班后,先是蹲下来和小朋友平视,再抚摸他们的脑袋,和他们打招呼。看到陌生人,小朋友们有点抗拒,不怎么愿意和我交流。但是我并未就此放弃,陪他们拍会皮球、用卡纸给小朋友折帆船、教小朋友写阿拉伯数字等等一系列活动。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收获到了一个个暖心的笑容。

(图为康复中心老师给志愿者讲解不同儿童的背景、状况)

我记得刚开始接触残疾儿童时,他们会躲避我的眼神、不听我讲话、不搭理我的问答。我想是因为他们太久没与外面的人和世界接触了,一直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一个狭小密闭的空间。但我相信慢慢接触、陪伴,总能打开他们内心的窗户,重现儿童该有的生机与活力。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在这几天与残疾儿童的相处中收获到了很多。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残疾儿童的认知都有一定的误差。我认为的“残疾”只是身体某方面的欠缺,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他们内心“残疾”,无法与外界沟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残疾儿童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世界无限多样化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花儿。这就要求我们志愿者要倍加关心、呵护残疾儿童心灵的成长。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改善,要把形式和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缘分让我们与这群可爱的孩子们相遇,我感恩这份缘分,也会好好珍惜剩下陪伴他们的时光,教会他们基础知识、陪伴他们游戏娱乐。于我而言,我会永远记得这个夏天,在小城大爱的监利,有夏天的汗水和笑声在我心头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