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邹祺)为推进乡村特殊儿童的健康教育,致力于每一个儿童幸福成长,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四叶草青年志愿服务队于7月6日在监利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拉开志愿服务的序幕,为乡村特殊儿童提供公益服务。
作为当代新青年,历史使命继往开来。我们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此,我选择参加了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在这几天的支教初期,由于我平常没有任何的授课经验,初见小朋友们,整个教室里都充满了我紧张的情绪。虽然在来到实践地点前,我们已经进行了磨课,精心打磨了教案,但仍旧觉得不太完美。唯恐上课时出现我事先没有准备的特殊情况,其实这也是个锻炼自我的绝佳机会。往后毕业找工作,和领导、同事打交道是必不可少的,这次支教活动能锻炼我的胆识和提高沟通能力,又能帮到乡村特殊儿童,为助残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谓是一举多得。
刚开始和特殊儿童交流,我有点不知所措。一开始我认为世界上所有小朋友都和我们正常人一样,到了特定年龄就会呀呀学语、会爬行、走路、跑步,直到来到了监利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我看到许许多多残疾儿童,打破我原来的认知。最初和他们相处,我害怕不能明白他们的诉求、不会给他们做特定的康复训练。
但是,监利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老师们看出志愿者的窘迫,会亲身示范,准确传达儿童心中所想。渐渐的,和儿童们逐渐熟悉起来了,看到他们的一个微小动作,就能明白他的想法。所以,朝夕相处的陪伴总会换来他们的青睐,从陌生人转变为好朋友。
(图为志愿者陪伴儿童学习)
残疾儿童并不只是身体某方面的欠缺,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他们内心“残疾”,当今社会上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的现象太多了,残疾人可能会被这些人耻笑、评头论足,从而给残疾人带来极大的心理伤害。我们志愿者要加倍关心、呵护残疾儿童心灵的成长。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改善,要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自闭症患儿又被称“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我所在的日托班就有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独自躲在教室的角落,我上前与他们沟通、交流,他们几乎不会给出回应。我知道他们只是暂时遇到了障碍,但是他们拥有最纯洁的心灵、最恬静的笑脸,相信在志愿者和康复老师的努力下,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爱可以慢慢地让“星星的孩子”可以像普通人一样,从学校、家庭乃至跃入社会。

(图为志愿者陪伴儿童锻炼身体)
与来自“星星的孩子们”相遇十分不易,星星孤独但爱不孤独,若上天关上他们的心门,我们志愿者就用爱与包容为他们打开一扇情感之窗,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在志愿服务期间,我们志愿者会进一步深入助残活动,引导和鼓励孩子们走进社会、参与活动。我们将点亮“星”光、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发扬光荣传统,用心用情促进“星星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