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学子三下乡:循声觅道,助残有我

时间:2023-08-03浏览:10

(通讯员 邹祺)为丰富残疾儿童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残疾儿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促进特殊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四叶草青年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于76日在监利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拉开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序幕。

人们常说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全面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也为以后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渺小的一粒,但汇聚起来,也可以散发巨大的力量。

因为我曾经被别人温暖过,所以我也想去成为那个别人,去温暖其他人。在小学阶段,我曾遇到过一个特别幽默风趣的支教老师,她的存在如同光一样,照亮我们那个小乡镇许多小孩的梦,虽说支教老师来自大城市,但一点也不嫌弃乡村,而且她还鼓励我们去大城市看一看。因而,当知道学校在进行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的准备工作时,自己毅然决然地去面试、报名。

76日,是我们来到监利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第一天。伊始,我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小朋友都和我们正常人一样,到一两岁就会呀呀学语。直到来到了监利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看到许许多多患有孤独症的儿童,他们只能发出“嗯”的声音、他们一个人躲在角落的身影、他们看到陌生人躲闪的眼神,无一不令我痛心,原来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图为康复老师给志愿者介绍儿童的基本情况)

监利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小孩,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色彩,或许开始的我并不能明白,但我会努力去猜,从他们的神情中摸索答案正确与否。他们的世界极其纯净,表达爱意的方式十分直接,会紧紧抓住我的手,抱住我的大腿,不让我们离开。我知道,来自“星星的孩子”习惯了孤独,但我会常常陪伴在他们身侧,万一陪伴真的能治愈孤独症呢。

当我进到他们的康复教室,康复老师进行一对一教学时,因为某些原因,双唇无力,发不了一些音节,康复老师会捏住他的鼻子、脸蛋,刺激发音。这时常常见亮晶晶的泪珠在他的眼睛里滚动,然后,大大的、圆圆的、一颗颗闪闪发亮的泪珠顺着他的脸颊滚下来,滴在嘴角上、胸膛上、地上。我连忙抽出纸巾给他擦眼泪。虽然跟他说不明白,这样看似严厉、残酷的康复方式,真的是在帮助他,但是以后能正确发音了,他就会明白康复老师的苦心。

(图为志愿者陪伴儿童学习基础知识)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孤残儿童因其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缺陷,成为儿童中需要特别关爱和特殊照顾的弱势群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残疾儿童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世界无限多样化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花儿。这就要求我们志愿者要倍加关心、呵护残疾儿童心灵的成长。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改善,要把形式和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在助残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分组、有针对性的对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并学会与康复老师沟通,这是非常珍贵的一次团队经历。在收获实践技能的同时,我们更意识到特殊儿童这个大群体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与关爱,需要更多的包容和帮助。关爱残疾儿童是我们应该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