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学子三下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时间:2023-08-05浏览:10

(通讯员 方登垅 李袁潇)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意识到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了自己,让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爱上学习,乐上学习,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四叶草青年志愿服务队第三分队志愿者来到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分盐镇浩宇制衣厂,带领同学们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上课前,志愿者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依次回答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同学们发散思维,高高举起自己的小手,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同时,志愿者老师将同学们的答案整理出来,罗列在了黑板上,看着同学们的答案,可以看出来同学们的思维很活泼,对读书的目的的认识有深有浅,但都是同学们经过思考后的结果,是同学们认真上课的成果。

(图为同学们认真听讲)

当谈到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心中都难免会掀起一阵涟漪。反观现在发达的时代,在祖国和平的蓝天下,有美丽的校园,现在的我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可以做到心无旁骛,夜以继日的遨游于书的海洋,向书山攀爬。新一代的读书人,应当志存高远,只争朝夕,在写完课本知识后,博览群书,在书中读李白的潇洒,读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感受冰心的意切情长。历经困难的高尔基说过:“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何尝不是这样的呢。读书带给读书人最大的乐趣,最永恒的动力;读书带给我们心灵的和平,精神的慰藉。书会提供我们最忠诚的陪伴。读书可以建立起当代人与古今中外伟大作家之间的交流,依他们的指引,历史的大门永久打开,展现出未来的蓝图。

有人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使人茅塞顿开,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广阔的世界,书中有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心灵充实,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爱心和文明行为、礼仪规范;而读一本坏书,则使人心胸狭隘,使人不知廉耻,使人自私自残。读好一本书,就犹如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以书为友,可以明理增智,可以陶冶情操;与书常伴,可以立德修身,可以深化思想。

作家野夫在《乡关何处》中有这样一段话,“人这一辈子,相随心转,如水在河,岸宽则波平,岸窄则浪激,没一定的,只要心地好,何愁无前程。”生逢乱世,应当浴血奋战,精忠报国;生逢盛世,则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生命的价值,依托于所处的时代背景得以实现;生命的前进,汇聚起推动时代和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仅是周恩来总理所处时代的时代使命,更是我们的使命。周恩来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而读书,才造就了备受世界人民敬仰的一代伟人。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考取功名,不是为了拿高分,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或技能本领,更要学会如何做人,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周恩来总理用自己的赤子之心捍卫祖国的尊严;为祖国死而后已、鞠躬尽瘁。爱国,一个亘古不变的词,其实,不仅仅是一个词,更应该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传授出来的一种精神。

放到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当代青年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读书是为了勇担重任,不负时代,更不负那些“甘讲热血沃中华”的先辈。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及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这盛世之青春。

 (图为同学上台回答问题)

(图为志愿者老师罗列重要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