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方登垅 李袁潇)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但至少我们也为此努力过。在去支教之前,我一直很忐忑。 老师说那边的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恶劣,老师描述着工人们忙碌的生活,孩子们艰苦的生活条件,比较低的生活水平。所以我想过还是不要去受苦了,在家舒舒服服的呆着,吹着空调唱着歌,没必要遭那份罪。但此次赴监利,是去帮助那里的孩子,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也还没有真正走上讲台实践过,没教过孩子们,这次有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2023年7月5日,我们历经波折,终于来到了我们将要支教的地方——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分盐镇浩宇制衣厂,位于监利县一个偏僻的角落里。迎接我们的是一大群孩子,他们确实知道我们要来,在我们下车的地方,列队鼓掌欢迎。有的帮我们提东西,有的向我们问好,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我们都忘记了旅途疲惫。来到工厂,看到了艰苦的环境,确实如老师描述的那样艰苦,但我们没有退却。我们打扫完教室以后,将行李放到了工厂的宿舍。接下来就是要解决吃的问题。 我可是做饭的老手了,所以当他们要我做饭的时候,我可谓是大显身手。炒菜之前的准备工作是个体力活,我们一群人拿着各种食材在敞亮的房间里的一个桌子上开始处理, 孩子们也围了过来。一个小女孩看着我们笑嘻嘻的说: “老师,你还会做饭呀?”来者不善,看样子这家伙是挑食儿的主,我说: “这有什么不会的, 你看不就是放在一起炒吗。 ”“老师,她会做饭。”旁边的一个女生指着刚刚说话女孩子说。我好像觉得很认同,因为早知道这里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双亲都不在身边,从小就做惯了一些家务活,我们虽说是大学生,这做饭的功夫,说不定还真比不过他们。但也
认同,女孩子最多10岁,想我十岁的时候,父母都要求我做过一些简单的家务活,更何况是这样危险的动刀子活呢!留守的孩子早当家,
只要切菜,煮饭做菜也是他们的事情,还有,姐姐要负责照看弟弟,妹妹也跟着哥哥后面跑。
孩子们就是这样独立,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平常,孩子也没有因此失去活力,任旧在街道间上追追打打,嬉戏打闹。做菜的时候也引来许多孩子的质疑,但我也差不多习惯了,硬着头皮炒了一个又一 个。 或许我做菜其实还真不差,菜炒也挺好吃的,空空的碗便是最好的明证。上课既然是来支教, 当然少不了上课,我负责教语文,任小班的班主任。大班就是一、二年级的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已有自己的思想,管理他们确实比较难。我们班有一个皮肤黑不溜秋的 “大汉”,瘦瘦的,剃着一头板寸,在课堂上也还安安分分的,要他上台来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还扭扭捏捏不好意思,露出很腼腆的笑容。我想这里的孩子还是淳朴的。我曾很想找他谈话,让他开朗一点,这个愿望就在以后熟悉的过程中慢慢实现吧。
在教学方面,我主要教语文,首先是教他们写日记,我要他们交了一篇日记。我很认真的看,好像是看着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写的日记:今天玩得可真开心,我们学校来了一群老师, 他们陪我们我们一起玩,我们打了羽毛球,然后打篮球,打完篮球我们就去上课——都是一样的流水账本。我在课堂上一念出他们的文章, 然后指出了一系列的毛病,强调定要重点描写一两件事情即可。 这样的,一节课很快就过去,好像还有很多未说完的东西。不可磨灭,我也并不觉得辛苦,倒是越来越有老师的样子了。几节课下来,我又收了一次日记,唾沫没有白费,孩子们的日记大有改观,用了我要他们积累的成语,会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重点记录一两件事情。 我终于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虽然我看不见自己的脸。
曾几何时,我也在我的老师脸上看见过,不过出现之前总要历经苦闷,痛苦和无奈,确实体会到了老师多年来为我们的付出的辛酸。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牢记师范生的角色,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断阿阿努力,成长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图为志愿者老师给同学们上课)

(图为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