蹚出培养更多“好老师”的强师之路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3-19浏览次数:10

新闻中心评论员 程丽鹃

3月7日上午8时,住鄂全国政协委员、我校校长郑军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向中外记者讲述了好老师典型——我校毕业生胡婷婷往返36公里“走教”乡村学校的感人故事,被媒体广泛关注,引发社会热议和赞誉。从胡婷婷身上,我们看到平实的温暖和平淡的坚守,感受到扎根乡村投身基础教育的决心和毅力。这,就是一名好老师的形象。

师范院校作为教师教育的主力军,要有为建设教育强国培育教育人才使命和担当90多年来,学校厚植人才培养沃土,培养了一大批像“胡婷婷”这样“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好老师,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有扎根高寒山区教育贫困学生,荣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土家姑娘宋芳蓉;有辞去城市高薪职业,只身前往地震灾区“绝壁支教”的志愿者包唐韬;有用脚步丈量民情走遍特困家庭,托起山里娃“求学梦”的“荆楚好老师”阳新县教师成长共同体成员王文婕;有高薪“挖”不走的特级教师,扎根农村教育27年,为智残儿童送教上门的“乡村筑梦人”张松;有勇于探索实践,改革创新现代化农村教学新模式新理念,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的教学能手郑菲;有潜心设计教学项目,用信息技术引领特色教学,斩获全国说课比赛佳绩的“技术达人”王佩……还有更多的“胡婷婷”和“婷婷们”躬耕教坛、立德树人,奉献四海、建功八方,他们身体力行践行“二师精神”,诠释“教育家精神”,是学校人才培养成果的有力见证。

没有好老师就没有好教育,要用好教育培养好老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这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高质量人才培养是摆在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我们不仅要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地”,更要攀登高质量人才培养这座“高峰”。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而基础教育则是人才培养的“活水源头”。近年来,我校持续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贯通职前职后教育,创立“行知实验班”,承担“优师计划”主培任务,构建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教师培养机制,打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壁垒,形成“教师教育共同体”,打造出全链条培养“未来好老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时,我们的教师教学生写好字、说好话、上好课、带好班,毕业后学生们回到中小学,传承践行好老师的精神品格,继续书写教育故事,帮助又一批的孩子们筑梦远航。让优秀的人去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就能源源不断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好老师。

好老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征程上,我们要勇担责任和使命,肩负起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培养更多的“好老师”,答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答卷。

培养更多“好老师”要铸师魂。要坚持“铸魂育人”,帮助学生树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崇高理想信念,增强人才培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发掘、选拔和培养环节,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真正服务于国家所需,立志报效祖国。

培养更多“好老师”要师德。坚持把师德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涵养学生“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将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作为道德价值深植学生心中,引导学生具有仁爱精神。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通过以教育家好老师的榜样为示范引领,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使他们从内心忠诚和热爱教育事业。

培养更多“好老师”要提师能。师范生既是今天的学生也是未来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具备站稳讲台的胜任力,更要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跨学科创新能力,构建更全面更深入的知识体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德立人、以智启人、以体健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

培养造就新时代好老师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重大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要在人才培养上不断下硬功夫、不走捷径、愿意啃硬骨头,蹚出一条培养更多“好老师”的强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