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高若 蔡雅欣)“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支教,宛如一场跨越山河的诗意奔赴,是用心灵点燃心灵、以梦想唤醒梦想的神圣旅程。

为了给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孩子送去知识和希望、助力当地教育发展,同时实现支教者自身价值、传递爱心与履行社会责任,2024年11月1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4级小学教育优师计划班的3名同学怀着对支教的憧憬,走进了湖北罗田希望小学,为三年级一班带来了一节虹吸实验。刚走进校园,他们就受到了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单纯而质朴的笑容,将小老师们围成了一圈,带着好奇向他们打招呼。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斯贝尔斯。”小教优师班的同学们拿出了精心准备的实验用品——塑料杯和吸管。他们将全班同学分为了九个小组,引导同学们完成了虹吸小实验。在课堂上,同学们做的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他们将身体微微的向前方探出,眼睛中带着笑意与好奇,他们将手举得高高的,希望自己是那个被选中回答问题的幸运儿。在实验中,小组的成员们将小脑袋都凑在了一起,“应该把吸管放在中间!”“是这样嘛?”小朋友们叽叽喳喳的讨论着,“老师,我做出来了!”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女孩子,大声的向老师汇报。受到小姑娘的激励,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举起了他们的小手,他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大声的向老师汇报“老师,我们也做出来了!”小老师们也赶忙拿出了他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礼品—— 各种各样的小文具。孩子们拿到了文具都爱不释手,纷纷向小老师们表示感谢。

在罗田希望小学支教的时光,是一场触动心灵的旅程。“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钟湖涛同学说:“我真心喜爱这群可爱的孩子。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能够走进校园,接触到这么多可爱的孩子,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前往支教!”支教是携带着一阵知识的微风,轻轻拂过了孩子们懵懂的心田,通过支教老师的讲述和展示,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支教老师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用自己的光芒为孩子们指引前行的道路,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灵里种下梦想的种子,激励着他们向着远方的美好努力生长,渴望有一天能像展翅的雄鹰,翱翔于更广阔的天空。

对于支教者自身,支教是一段镌刻在灵魂深处的成长之旅。这是一场与自我的对话,是在简陋环境中磨炼意志的修行。支教者如同破茧而出的蝴蝶,在艰难困苦中锤炼出坚韧的翅膀,在与孩子们和当地环境的交融中,提升沟通能力,让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增强适应能力,使自己能在不同的生活画卷中从容落笔。他们在支教的舞台上,奏响爱心与责任的交响曲,每一个音符都在空气中传播,呼唤着更多人关注这片教育的角落,让爱心的接力棒在社会的跑道上永不停歇,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教育公平的巨轮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