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探索课程新路径 ——扎染技艺与科学启蒙碰撞教育火花

时间:2025-03-24浏览:10

通讯员 祁怡雯当传统非遗扎染遇上幼儿科学启蒙,会迸发出怎样的教育灵感?为深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加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保障力度促进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发展,324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陈纳老师与孙悦含老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中开展了一场“扎染技艺与科学探究融合实践”主题活动,将民间艺术与科学教育有机融合,探索学前教育领域跨学科教学的新模式。在学院艺术工坊内,22级学前教育4班与23级学前教育1班学生化身“文化传承者”,探究趣味扎染中的科学知识。活动现场,学生通过观察扎染过程中布料吸水、染料扩散、氧化变色等现象,领悟扎染的折叠、捆扎、浸染等步骤物理、化学知识。

为22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作品展示

“扎染不仅是美的艺术,更藏着科学的密码。”孙悦含老师介绍,本次活动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探究目标与扎染工艺结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物质变化;通过对比不同捆扎材料(木夹、橡皮筋、回形针)的渗透效果,使用不同颜色染料的调色效果。在活动中,同学们分组依次进行浸布、扎捆、染色、密封、晒干等步骤。

为学生进行染色步骤

23级学前教育1班王余晴展示了她设计的“彩虹渐变实验”:将布料分段扎结后,依次滴入不同浓度的苏木染液,最终形成色彩过渡的自然效果。“通过记录浸泡时间与颜色深浅的关系,既能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她表示,这种“做中学”的模式打破了艺术与科学的边界,未来可在《亲子教育》课程入户活动中推广

为该同学的扎染作品

 据悉,本次活动以“体验式成长评价”为核心,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的色彩搭配、材料科学及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扎染创作从植物染料提取到扎结技法创新,学生将化学、美学与教育学知识跨界融合,验证了学院跨学科课程设计的有效性。部分作品突破传统形式,如将扎染与废旧布料改造结合,凸显出环保理念,彰显了学生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潜力。本次活动的圆满落幕,充分体现了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目标

为23级学前教育1班同学作品展示

为部分同学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