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昕予 张涵雅)5月17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3级学前教育1班举办的“探秘微观天地,共筑科学之家”家庭迷你博物馆巡展在S6201正式开启,以实际行动献礼第49个世界博物馆日。活动吸引了近40户周边社区家庭参与,教育科学学院分党委书记乐三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陈纳博士出席并指导。
据了解,本次活动旨在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为社区家庭提供科学启蒙资源。活动筹备历时两个月,23级学前教育1班同学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幼儿园环境创设》等专业课程理论转化为实践,利用S6302、S6303两间教室,精心打造了“科技展馆”和“非遗展馆”两大主题展区,呼应世界博物馆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同学们基于前期六周的家庭入户观察经验,确定了各小组巡展主题,并精心设计了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互动体验活动。
活动开幕式上,主持人详细介绍了活动目的和场地布局,并提醒各家庭遵守参展规则。乐三明书记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此次活动的教育意义,对参与家庭的积极响应和陈纳博士的专业指导表示感谢,同时勉励同学们在专业实践中不断提升。
在“科技展馆”中,“科学饮水”展区通过趣味实验引导幼儿探索水的科学奥秘;而“非遗展馆”中的无患子、纸粘画和扎染等传统文化体验区吸引了较多参观者。幼儿们在学生志愿者的引导下,亲手制作手串、风铃等无患子工艺品;用彩纸、剪刀和胶水创作个性化纸粘画作品;体验中国传统扎染技艺。特别设置的“中国泡菜”展区展示了传统食品加工技术,幼儿们通过观察实物、动手制作黏土蔬菜,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活动结束后,组织者对部分家长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收集对活动的反馈和建议。家长们普遍认为此类活动不仅丰富了周末亲子时光,也为孩子们提供了难得的科普和文化体验机会,期待能有更多类似活动。来自美国的孩子母亲表示:通过这种活动能够极大的扩宽孩子的眼界,让他体会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和魅力,能让孩子感受不同文化的熏陶,为孩子的成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帮助了孩子在美国和中国更好的生活,在制作过程中,他们虽然语言不通,但通过手势和微笑,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刻的友谊。并表示以后会多带孩子参加这种活动。社区工人员熊老师表示希望能加强校社合作,将这么好的活动引入社区。通过校社合作,学校的教育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学生们能够走出校园,在社区这个大舞台上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校社合作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模式,它架起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让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让社区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同学们表示,通过实践深入了解了家庭教育需求,收获了宝贵的专业实践经验。在增强自身文化积累的同时也增强了组织力和应变力等能力,在实践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交流经验积极改正。
(图1 主持人介绍活动场地)
(图2 乐三明书记致辞)
(图3 幼儿体验“科学饮水”展区小实验活动)
(图4 小朋友们体验非遗文化“无患子”和“纸粘画”)
(图5 孩子们体验非遗文化扎染)
(图6 中国泡菜)